入冬以来,临澧县安福街道主动作为,针对翰林新村居民烧柴污染 问题因地制宜探索“炉改电” 清洁取暖,从而减少冬季污染排放,实现空气质量与居住品质双提升。
翰林新村位于临澧县安福街道金宝路社区,是城市征地拆迁形成的安置小区,紧邻丁玲学校大气监测省控站点,入冬后,居民习惯烧柴取暖烟尘弥漫,不仅污染大气环境,推高站点 PM2.5浓度数据,也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
组织引领聚合力,摸清底数解民忧
翰林新村“炉改电”关乎民生与环保,安福街道党工委坚持强化组织引领,构建“街道统筹、社区主抓、干部落实”的工作体系。一是摸清底子,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唐林牵头的工作小组,街道与社区开展全覆盖走访,深入了解居民对烧柴取暖习惯的依赖度、对“炉改电”的顾虑点,全面掌握居民家庭情况、柴火炉保有量、经济状况等信息,并建立详细台账。二是汇聚民意,组织党员大会、屋场会、专题研讨会等,广泛听取居民意见,研究制定《丁玲学校省控站点冬季 PM2.5 浓度降低工作方案》,确保各项措施科学精准、切实可行。三是凝聚合力,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组建由社区干部、老党员、志愿者组成的宣传动员队,既当政策“宣传员”,又做群众“贴心人”,搭建起街道与居民的沟通桥梁。
补贴精准破难题,签订协议获认可
针对居民“不了解政策、担心成本高”的核心顾虑,街道秉持“群众利益不受损”原则,为居民量身定制“炉改电”协议方案,以适当补贴打消居民顾虑。一是分类设置奖补标准,根据居民实际情况,经测算后,实行差异化奖补:对原本无烤火炉且不再购买的家庭,每户给予 400 元的电费奖补;对主动拆除烤火炉的家庭,每户给予 1500 元的电费奖补,以正向激励引导群众绿色取暖。二是妥善处置剩余柴火,为避免居民因柴火浪费产生抵触情绪,明确剩余柴火可由居民自行处置,或由社区按市场价回收代销,彻底解决居民后顾之忧。三是阳光透明兑换奖补,将奖补标准、拆除要求、履约责任等内容以协议形式固化,明确奖补以打卡发放,并公示名单,确保奖补执行公开透明,获得居民认可。
贴心服务暖民心,破解梗阻保落实
针对翰林新村部分居民存在的“习惯难改、操作不会”等问题,街道派专人上门提供个性化、精细化服务,打通工作落实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居民安全用电取暖。一是靶向化解特殊诉求,对高龄、独居、行动不便的居民,采取“一对一”上门服务。如老党员金登春因不熟悉电气设备操作、依赖柴火取暖习惯,初期反对“炉改电”,社区干部和党员多次上门手把手教学设备使用方法,耐心核算经济账,并主动帮其回收代销柴火,最终赢得理解与支持。二是全程跟踪督导推进,建立“签订协议、拆除炉具、巡查监管、分阶段奖补”闭环机制,翰林新村 322 户居民在 3 天内全部签订《重点区域居民“炉改电”奖补协议》。同步建立“日走访、周回访”制度,动态跟踪协议履行情况,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,确保过程公平、成果持续。三是精准消除使用屏障,联合县消防部门组织开展电气设备使用培训,制作简易操作手册,安排专人负责后续维修咨询,让居民对电取暖设备“会用、敢用、放心用”。
成效显著惠民生,居民参与共幸福
安福街道翰林新村“炉改电”工作的扎实推进,取得了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的“双丰收”。一是空气质量显著改善,协议签订一周后,省控站点 PM2.5 浓度明显下降,小区内烟尘污染彻底消除,菜园绿植洁净如新,空气清新宜人。二是居住品质全面提升,随着“炉改电”的落地,小区彻底告别了柴火堆积的杂乱,环境变得整洁有序;活动场所焕然一新,卫生状况显著改善。清晨可漫步感受晨露鸟鸣,傍晚能驻足欣赏夕阳余晖,生活环境更加宜居。三是基层治理效能提升,通过倾听群众心声、回应群众诉求,既改变了居民烧柴取暖的生活习惯,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归属感,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日益高涨。
来源:临澧县融媒体中心
作者:林轩
编辑:史妹英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linlixinwen.com/content/646955/53/15443653.html